2)第135章 谁赞成,谁反对(三)2/3_曹贼大帝小说遮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他的话语。

  “大家都看明白了?”

  “呃,看明白了……”

  “有什么疑问吗?”

  “小人倒是有一个疑问,这个准入资格,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准入资格,就是对商家的信誉进行审核调查。坑蒙拐骗,亦或者存着欺瞒客户之心,信誉不佳的商户,必须进行清查。若起资格不符,不能进入北集市……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北集市的商业信誉度,促使更多的人前来交易。当然了,信誉好的,就可以嫌大

  钱。”

  说着,曹朋从食案上拿起一卷竹简。

  “这上面,记载了大约过去一年中,北集市的种种。

  哦,这个得要感谢那死鬼陈升,他记录的倒是很详细……过去一年里,北集市发生过大小欺诈案件,共次,其中货殖超过十万钱的案件,有十七次。所造成的结果,许多客人在被欺骗之后,或自尽身亡,或不在涉足海西。如果,我是说如果,一个商人能为海西带来十个商人的话,就可以有一百个海西人揽到活计……也就是说,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海西县有一千七百个海西人失业。每个失业者背后以三口之家计算,就是五千一百个人有可能饿死,或者流离失所。

  诸公,五千一百个人,几乎占据海西总人口的一成六……呼,我看到这个数字,不免感到心惊。”

  不止是曹朋表示心惊,在座的商贾们,也有些心惊。

  曹朋的数据很明显不准确,但是隐隐包含着一定的道理。

  “所以,北集市的规范化,事在必行。别看海西现在繁华,可实际上却隐藏了语多危机。

  设立准入制度,就是要大家规范北集市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今海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海西发展的越好,诸公的身份和地位,也就会越高。诸公的身份地位越高,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货。赚到更多的财货,就能是海西的信誉更好…总之,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大家可以展望一下,有朝一日海西县,甚至有可能成为东部最大的商业集市……”

  前世,曹朋是个刑丵警。

  但在一个完全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社会里,耳濡目染,还是知道很多经济上的术语。

  加之当时他所破获的那个案子,泌及面很广。在破案追查的过程中,曹朋同样是受益良多。

  这一番言语,如同一滴水,掉进了油锅,顿时沸腾起来。

  东汉末年的商业行为,大都还是一些雏形。诚信二字的确是商贾必须之学,但如果说到理论的完善,曹朋这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着实给众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规范市场,建立城市信誉度,以点带面的推动整个海西商业的发展,并由此而产生巨大的利益……

  行业规范,市场规范……

  一个又一个新名词进入众人的耳中,产生出巨大的凡响。

  说实话,宴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