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九章 啃下硬骨头_造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的一天来临,今天对韩皓来说算是好日子,因为中华汽车研究院近期终于成功啃下一个硬骨头。

  感谢中国政府持续大力投资教育,全新一代的工程师们源源不断进入劳动力市场,也让中华集团充分享受到人才爆发的红利。

  自前两年开始,以沃尔沃中国自动化工厂兴建投产为分界线,中华集团招收的员工已经着重于工程师,一线生产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侧面反映出公司从制造向研发体系转变。

  生产沃尔沃xc60和s60的江州智能工厂,历经三次建设改造,目前年产量已经达到48万辆。跟传统汽车生产工厂相比,冲压、车身、涂装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拥有超过1500多台智能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95%,物流智能化和生产线高度柔性化。

  最明显是整厂的员工数量只有4000人出头,跟传统48万辆产能的工厂相比,人数减少了50%,机器替代一线工人的现象正在汽车行业发生。一线工人减少的背后,则是汽车研发人员的大规模增加,发明创造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中华汽车研究院的员工人数已经突破6万人大关,如果加上沃尔沃和路虎相关人员的话,全球研发员工数量将超过8万人,可以说在全球汽车厂家范围内傲视群雄。

  国外聘请一个工程师的成本,可以在中国招募到5个水平相当的人,这就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要知道中华集团于汽车领域可是在两大赛道上狂奔,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领域在查缺补漏力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投入,这些都需要天量的人才支撑。

  以整个中华集团所有品牌合计28万名员工统计,8万人的研发队伍已经占到总人数比例的28.5%,大大超过传统主流车企15%左右的平均线。对此,韩皓并不满足,他打算在未来3年内将汽车研究院的研发人数提升到10万人,打造全球第一的汽车人才队伍。

  当然在智能化工厂的普及之下,研发人员的增加对应着一线生产员工的规模相对缩减,导致整个中华集团整体人数将保持在30万上下浮动。

  按照韩皓的预想,未来10年内中华集团要从“中华制造”向“中华创造”转变,研发人员占比要达到45%,成为一家真正的工业4.0高科技企业。

  走进汽车研究院的大门,韩皓发现自己都有些陌生感,他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亲自莅临参观,主要原因在于多元化投资占去了他不少时间。

  当初设计承载1万人的宇宙飞船大楼早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幸好江州市政府在附近组织拆迁又给了中华集团一大片空地兴建新的研究院大楼,用于安置不断增加的研发人员。

  来自五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