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章 决战前夕_造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紧凑级轿车的“秦”车身尺寸过小,要在其基础上把现有纯电动技术移植,在短时间上困难重重。

  如果换一种思路,找来车身尺寸更大一些的汽车,例如suv的话,就可以破解这个难题。

  尤其suv的非承载式车身底盘设计,有大梁承托重量,利用原有设计就可以将新能源系统置于底盘框架中。如此一来,不需要重新设计就能把底盘拿来使用,可以降低总体布局的难度,不必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资源,最关键能最大幅度节省时间。

  另外一点就是使用大型suv底盘的话,能把手中已有的纯电动大巴电机套用过来,不用再重新设计订货,极大缩短了概念车成型时间。

  更关键一点是这样非承载式车身基础上打造出来的新能源底盘,已经具备独立驾驶的功能。只要套上不同的外壳,既可以变成suv,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大型轿车。

  为完成韩皓下达的死命令,这或许是不是办法的方法了。

  熊繁星获得了调动集团资源的权限,他很快就在汽车研究院的实验室中找到了需要的非承载式车身。

  长城汽车的suv紧跟在中华集团身后,凭借他们擅长的野外工具车——赛弗和哈弗两兄弟齐发力贡献,在竞争激烈的国产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当“唐”和“宋”都专注于公路suv时,中华集团并未推出自己的硬派suv工具车,这客观上形成一定市场空间供长城汽车存活。

  但这不代表中华集团放弃这方面市场,企业对搭乘非承载式车身的suv研究早已经开始,只不过还没有正式立项投产而已。

  熊繁星找到的替代品就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简称陆巡)的底盘,作为硬派工具车的佼佼者,丰田在非承载式车身底盘造诣颇深,值得后来者学习。中华集团购买来市面上所有的硬派越野车进行拆解,熊繁星一眼看中了陆巡的底盘拿去进一步做新能源化改进。

  底盘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外壳该怎么办呢?

  直接把“唐”的外观造型放大,再做一些抽象化设计,就可以直接套上新能源的底盘了。

  韩皓没想到自己要求“秦+”的操作,被熊繁星弄成了“唐plus”的操作。

  有了“唐plus”还不满足,熊繁星还借用了之前概念跑车“中国龙”的外形,把底盘套到改进版的“中国龙二代”身上,完美变出了一台看上去很唬人的新能源跑车。

  如此一来,可以跟比亚迪f3e轿车错开,不用被人指责是跟着比亚迪在赛跑。

  弄巧成拙下,反而让中华集团开辟了新道路,“唐plus”看上去要更加合适投入量产实用。

  得益于鲲鹏电动公交的实际上路积累技术经验,中华集团在充电桩已经拥有自己的技术标准,跟特斯拉技术转让时因两国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