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门打开_造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购采埃孚CVT业务部门还是为中华集团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连远在澳洲的DSI总部对其都有所耳闻。

  不过这是建立在表面意义上的知晓,并不是真正认识,至少对DSI公司大股东来说中国人只是回收了采埃孚抛弃的资产而已。

  对于DSI这样拥有核心AT技术的企业,并不是中华集团可以觊觎的目标。

  因此,当得知中国人有意并购DSI时,他们首要反应就是拒绝。

  “我强烈建议你跟中国人见面谈一谈,要知道现在所有人都在谈论中国崛起,他们是非常有实力的卖家。”

  作为游说人士,当地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对DSI公司实际控制人迪兰说道。

  “当我们在摆弄汽车的时候,中国人还在玩弄泥巴,他们并不是合适的并购对象。DSI只是暂时遇到困难,并没有到生死关头要出售。福特和双龙的合同都还在,尤其双龙还追加了一部分订单,现在出售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刚刚冒头,许多西方人还用老旧眼光注视着对他们来说非常神秘的东方大国。

  “当然他们愿意购买DSI先进的AT变速器我当然欢迎,毕竟我们在SUV上的大扭矩变速器技术可是独树一帜。在董事会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现在并不是出售的最佳时机。

  而且,我们每年都从澳洲政府获得大笔财政补贴,政府方面绝对不会允许我们把企业卖给中国人。”

  中国汽车品牌没有在国际上证明自己,因此要让一个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对象来反向收购,这让高傲的DSI大股东不能够接受。加上澳洲对汽车业高额的补贴扶持政策,并不会希望DSI落入他国手中。

  本着卖艺不卖身的原则,但韩皓作为中国首富兼工商界的名流,DSI公司大股东还是同意了双方的会面。

  DSI希望能把自己的AT发动机推销给中国人,但绝不会把企业卖给中国人,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原则。

  来到DSI公司,看到了他们生产18万台AT变速器的工厂,跟一派火热的中华集团工厂相比,这里更像一座公园般宁静。

  西方国家在资本流动下不得不经历去工业化的大潮,工厂都搬迁到像中国这样低成本的国家。

  要不是澳洲政府把汽车作为国家新工业的标杆,打算用国家补贴扶持打造出一个汽车出口基地,并用税收条件吸引跨国汽车巨头落户建厂,如此一来汽车工业体系才得以在当地相对保留。

  但由于高昂的人工以及相对狭小的市场,澳洲政府打算把汽车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并建立出口基地的美好愿望似乎渐行渐远。

  美国、欧洲、中国、日韩等地都有自己的汽车工厂,同时伴随有政策保护,澳洲这样高成本工厂生产出来的汽车没有竞争力。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