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九章 合作生变_造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开桌面的《中华志》内刊,韩皓看到了一位叫陈阳的新员工敢于拉下绳暂停生产线的报道。

  《中华志》是中华集团的内部期刊,半个月一期发行,主打宗旨是报道员工身边的新鲜事,以及刊登集团的新闻。

  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中华志》让许多员工能加深了解企业,也可以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个小伙子不错,有担当。”

  韩皓看完随口说了一句,脑海中大致对其有了印象。

  身为一个管理近2万人的企业家,他当然不会越级去破格提拔这位新员工。整个中华集团犹如一个运行精密的机器,陈阳身为其中一个零部件,真优秀的话今后自然会有展现才华的个人平台。

  为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韩皓得马上飞赴美国,跟熊繁星一道跟特斯拉汽车洽谈战略投资,以及电池技术合作的项目。

  熊繁星一直挺推崇特斯拉掌握的电池技术,称之为可能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好的纯电动汽车解决方案。一旦可以商用,足以颠覆传统的汽油机市场。

  上次他来到硅谷,跟自己的大学同学探讨了一番,觉得特斯拉技术非常激进但可行。

  再次踏上美国土地,这个号称人类希望的国度,韩皓心知今后中华集团要走向世界,必将征服这片土地,犹如日韩两国汽车品牌一样在北美站稳脚跟。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突破1700万辆。今年中国汽车市场估计会破500万辆大关,但跟美国相比只是对方的三分之一。

  最乐观的国外研究机构给出预测,中国将会在2010年达到1000万辆汽车的市场规模,要想超越美国需要到2020年。在今年中国车市遭遇寒冬情况下,国外研究机构进一步下调预测速度,在原有标准上又增加了2年时间,觉得中国的汽车市场未来情况并不明确。

  因为在刚过去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下,看空中国经济,中国崩溃论又在国外有所抬头。

  他们套用西方的经验,得出中国经济难以维系高增长,势必会引发全面社会矛盾的结论。

  西方国家答应中国加入WTO,就是为了中国庞大的13亿人口红利市场,以此吸纳他们过剩的产能。尽管政客媒体推崇崩溃论,但资本依旧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因为这里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硅谷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创新中心,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里诞生了无数的互联网巨头,也深深影响到中国。

  虽然不想承认,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师从美国,把美国模式本土化后占领了中国市场。

  特斯拉汽车就是在这片创新的土地上发展起来,韩皓更倾向把其当做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重资产。

  不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