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7章河阴县_奋斗在开元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了老家,你想干啥去?

  面对谢直的问题,于诚很是坦然,想都没想就如实相告。

  他准备回去之后,依旧到商户去当账房先生。

  就是他以前供职的那家粮商,据说在他准备府试的时候,那家粮商还特别派了店中伙计到洛阳找过他,一来是送上一些钱财略表心意,二来是告诉他,如果考试不顺的话,就赶紧回去,如今粮商的买卖大好,正是需要他这样的账房先生施展所学呢。

  听了这话,谢直估摸着,这也是于诚给自己留下的一条后路,要是没有这条后路的话,他也不会如此毅然决然的放弃来年科考。

  只听得于诚继续说道:

  “三郎是否听闻,裴相在河口新置河阴县,就是要将顺河道而上的漕粮集中大河北边的输场之中,以此来供给整个中原的粮食,新置河阴县就是为了管理当地输场。

  于某曾经供职的那家粮商,就在汜水县,如今也算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多得是粮食贸易,这才派了伙计过来请我,想来我回去做账房,俸禄上也会有所提升吧……”

  这个,谢直当然知道。

  于诚说的裴相,是大唐名臣裴耀卿,开元二十一年以京兆尹升任黄门侍郎,也就是传说中的门下省侍中,跟随玄宗从长安前来洛阳,奉了皇命充当江淮、河南转运使,在古汴河口建造输场。

  这个“输场”是干嘛用的?就是江淮的赋税,粮食啊布匹啊,按照大唐当时的规定,需要上缴至朝廷,当然这是行政上的说法,自然不会把数以千吨的物资堆到皇宫去,具体的实物呢,就需要有个地方存放了,这就是“输场”,“输”是赋税输送的意思,“场”就好理解了吧?仓库,以及清点赋税的场所。

  就这个输场,后来有了一个更为直接的名字,河阴仓。

  裴相这个工作完成的挺好,折腾了一年多,总算完事了。

  然后人家裴耀卿一看,这不行啊,倒不是别的,是这么大的输场,里面堆满了粮食、布匹,这没人管哪行啊?就指着司农司那几个小吏,那哪行去?

  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大唐名臣呢,不但完美地完成了领导交代到他手上的任务,还主动对这个任务的后续工作进行发散,发现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咱在输场边上新置的县吧,县令管民壮,县尉管捕盗,再从成皋折冲府调一队府兵轮换保护安全,这不就把输场给关起来了嘛,当然,业务上的事儿,还是司农司说了算。

  玄宗一看,嗯,好主意,行,就这么着!

  就这样,河阴县应运而生。

  而河阴县在哪里呢,黄河北边,输场东边,古汴河的河口处,在汜水、武涉、荥泽三县的交汇处,生生划出来一块地,成为了河阴县。

  也就是说,新置的河阴县,不仅占有一部分原汜水县的地面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