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四章 科举雏形,六国文字不_大秦:熊孩子监国,开局杀赵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翰林院?”

  “当官需要考试?”

  这两句掷地有声的话砸下来。

  满朝文武,一时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而冯去疾闻言之后。

  眼神瞬间定住。

  几乎是瞬间,他就明白了这项举措的对世家的害处。

  小公子,前段日子可是拓印了许多世家收藏的典籍,准备放入翰林院之中。

  到时入院的学子,便等同于和世家子弟们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

  虽然还不知道考试的具体机制,世家们再想往朝堂举荐人才,安插自己人是行不通了。

  但话又说回来。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

  但哪怕纸张造出来了,知识传播更加便利,书籍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因为纸又不是造出来就有字的。

  而且翰林院就那么大,入学肯定同样需要考试。

  出身贫寒之人,连字都未必能认全,拿什么和世家子弟比?

  世家毕竟还是掌握了知识,只不过要在朝堂保持地位变得麻烦了些。

  “小公子这想法倒是不错,选举贤能入学,此举倒是给了那些怀才不遇之士一些机会。”

  冯去疾此时还不知道,活字印刷术已经在公输家筹备了。

  否则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云淡风轻。

  他还觉得,世家不仅不会吃亏,反而会在翰林院中占极高的比例。

  等于是对世家子弟们进行了一下筛选。

  毕竟他虽是世家出身,却也是秦相,不希望站朝堂的,是一群不学无术之辈。

  以为世家的权势不会被撼动后,便也不再多说。

  一旁,李斯却微微皱眉。

  “小公子,始皇陛下曾经有过如此想法,但最终仍没能施行,因为现今天下,六国文字不一,有些才华横溢之辈,却未必认识秦字。”

  “再者,考试该考什么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儒家之人不会法家学说,法家之人不会儒家学说,但二者皆为国有利,考试的内容又该如何权衡?”

  “人一生时光有限,改修其他学派,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

  嬴政和李斯,曾经是研究过考试选举人才的。

  小公子能有这样的眼光,倒是出乎了李斯的意料。

  但最后,这“唯才是举”的政策还是没有下文,因为其中的阻碍实在太多了。

  甚至,有可能让世家换个方式往朝堂中塞更多人。

  “小公子,微臣有谏言献。”

  萧何忽然站了出来。

  昨日,他曾和嬴子墨闲谈之间,提到了此事。

  嬴子墨所言,让他大受启发。

  一夜的功夫,已经将策论做好了。

  “六国文字不同,我们可以统计六国学子,使用文字不同的试卷,张良兄博学多才,对六国文字皆有研究,此事他能够胜任。”

  “至于考试的项目,不应当以各家之学为题,这样太过狭隘,可以考试治国的策论,各家虽学说不同,但只要能够治国,以不同的学说解开国策难题,又何尝不可?”

  嬴子墨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