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林黛玉下乡记(六)_一代文豪林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下地收割稻子几个时辰,就晒红得脱了皮的手背。

  可是,倘若叫她回那个猪圈不如的“新家”去,还不如在这里呆着!至少没有跳蚤!

  义军分完地和浮财之后,又按照他们在别的乡村实行的惯例——给那些住在地主马棚、稻草堆里,无家可归的穷人,分配了屋子。

  严芙蓉家的庄园早就被义军没收了,她叔父的房子,也因为血债而被没收了,被短发贼用来安置孤儿、流浪者、乞丐、伤兵。

  所以,她和她的堂兄弟姊妹,都成了需要等待义军分配屋子的“无家可归者”

  她想起昨天自己分完地,又被领到自己的新居的时候,险些昏厥过去的惊恐——那是怎样一座凄凉又黑暗的土屋!

  土屋几乎一无所有,只是靠墙有一个柜子,一条矮炕,一台土坯起的锅灶。

  屋里的器具只有一口大缸,两个破碗,还有一口铁锅。

  那唯一的一扇窗子上糊的纸,更是被熏成了褐色,还破了两三处。

  炕上只有一团破棉絮,听说这竟然是“被子”。

  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似乎是曾经住处畜生的粪臭——很多农民没有条件建猪圈,就把牲畜养在屋子里。

  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严芙蓉就领到了这样一间土屋,和几个穷棒子(她从她堂姐嘴里学来的对那些肮脏的穷人的蔑称,严芙蓉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难得她堂姐这种粗人也懂得的幽默词汇。)做了邻居。

  尽管义军看她是一个孤身女子,所以派了人来帮助她打扫了屋子,把那团爬满了跳蚤的破棉絮换成了一条半旧但是干净的棉被,送来了新的一些用具,如杯子等,并且把屋子外堆满了柴禾。

  但当隔壁的母女——这对衣衫褴褛的母女过去没有屋子住,靠乞讨为生,大冬天躲在长满虫豸的稻草堆里躲着,才没有冻死,也分到了严芙蓉隔壁一间条件差不多的土屋。

  义军同样给这对母女送去了新被子、新衣裳、新的用具。

  老母亲笑得斑白散乱的头发晃起来,掉光了牙齿的嘴巴咧开来,女儿皱纹愁苦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眼里含泪。他们拉着那个“短发贼”的手,一个劲地喊“菩萨”。

  严芙蓉却一眼认出,这对母女所用的器具,有许多,竟然是从她叔父家抄来的。

  可恶!......她这样想。

  好不容易挨到天色昏黄了,太阳落山了,她还不肯下田,一个女“短发”从田里上来,脸色很不好看地教训她:“我们也不能天天帮你做活呀。兄弟姊妹们还要负责最贫瘠的村东那一块土地的耕作。你也得学学自己做活。”

  这个女短发,身份特殊——她就是义军在严家寨里救出的一个遭遇了毒打的丫鬟。这丫鬟全家都因为被地主勒索而饿死在了荒年,后来投奔了义军。

  严芙蓉含泪强颜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