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歌仙(十六)_一代文豪林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叫做《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这个题目对我来讲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所以必须诚恳,要尽量作诚恳状。还是从我们经常碰到的事情说起,可能在座各位都会经常遇到。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中文系的,而且是做当代文学的,就会问你一个问题:最近有什么呀?如果是三十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个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因为我那时候一年365天都在读当代文学、当代小说。我有这个资格。现在不行了,现在是倒过来,经常问人家:最近有什么呀?结果反应是什么呢,这些老朋友都颇有一点自豪地说:“我早就不读什么小说了!”所以现在通常都是靠学生给我推荐。这是一个很值得反省的问题。这些做当代文学的坏人变老了以后,居然都不读当代小说了。

  苏童

  跟这相关的另外一件事情,若干年前,我跟上海的一个70后作家聊天——我很讨厌70后这样一种分类的标签,但是我们策略性地先用着——这个作家很困惑也很直率地说:“你们这些批评家为什么不再评论当代小说了?”他所说的“当代小说”,就是他们70后作家们正在不断生产出来的那些小说。我反省一下,我好像也就只读到莫言、余华、苏童为止,后来的就不太读了,也不是完全不读。这里边一定有问题。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就是这个题目来作为回答这位作家的理由。

  严家炎教授

  同时代人啊,你们70后的作品,应该由70后的批评家来批评。当年茅盾写《鲁迅论》、《冰心论》、《丁玲论》,就是他的同时代人。我们严家炎老师批评柳青《创业史》——同时代人。回顾我自己写评论、做批评,也是因为我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叫做“早晨社”。早晨社里面有几位小说家,写出来的小说——我当时还忝为早晨社油印杂志的主编——看了后很兴奋——诶,这个小说真好,“有划时代的意义”,激动起来开始写评论。这个就是批评的产生、批评的生成。这里很重要的因素是文学社团,文学批评产生于社团“内部”和社团“之间”。社团就是说,这些人有共同的文学主张,有话要说,对于他们这个社团里边的同伴们的作品,有一种推崇的*和冲动。——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我们看一看当下文学现状的话,就会发现,诗人们、诗歌界的批评比较活跃。因为,诗人们一直在成立诗社,发表诗歌宣言,他们真的有主张——什么样的诗才是诗,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什么样的诗是纯诗,他们有很强烈的主张的地方。别的诗都是烂诗,或者根本就不是诗,他们这样说的时候,理论一套套的,很多概念日新月异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