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0章 魏医堂_我能对话五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0章魏医堂

  魏医堂。

  金陵地界,几乎都是寸土寸金。

  能够在这里开医馆,除了得有钱之外,还得有人脉。

  魏正先并不是魏医堂第一代传承人,据说他们魏家一脉,自明清时,就已经在金陵地界行医了。

  后来经历过战火,也曾有过颠沛流离,不过魏家先祖辗转多地,最终还是回到了金陵。

  陆九踏进魏医堂,第一感觉就是富有。

  而且装修风格特别独特,大厅中铺设的地板砖,还有个太极八卦图。

  映入眼帘的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大医精诚的内容。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是叫陆九吧,魏师让我过来接你一下。”

  就在陆九站在大堂看着魏医堂的格局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上来,“我们这太忙了,活一干起来就容易忘记时间,抱歉啊。”

  陆九笑笑,“没事。”

  男人道,“我叫尚业华,目前在中医全科坐诊。”

  陆九知道魏医堂只有两个科室,一个全科,一个骨伤科。

  骨伤科属于外伤,所以才单独成立一个科室。

  全科的话,里面的中医就是啥都看,只要患者挂了医生的号,就不用在其他科室兜圈子了。

  当然,虽然是全科,但很多中医在行医多年之后,自身也会对某些病有侧重。

  比如尚业华自己,他就是对风湿骨病这一块非常了解。

  其他的疾病,他治起来或许也有效,但比起风湿骨病来说,效果就显得很一般了。

  这其实也是很多医馆的模式。

  大家都是采用的中医不分科。

  因为但凡是个懂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的理论是针对脏腑,你只要懂了这些东西,就会明白很多病都是内部出了问题。

  人为的用病的类别来给中医分科,其实是一个很不科学的方式。

  不过不分科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利于培养新人。

  魏医堂的这种模式,可以发挥出中医的优势,但是新人进来之后,如果是跟师的话,基本都是跟一个,那么这个老师擅长什么,肯定就会教他什么,至于他本人是否擅长这些,那就不知道了。

  老中医也没有义务去分析新人的长处,毕竟光是平日里的工作,都已经让他们忙的喘不过气来了。

  陆九之所以恢复明朝时期的中医分科制,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属于中医的分科,来有效地培养一些新人。

  他也在医院初创之时,规定了轮班制,也就是院内的医生在某一个科室坐诊一段时间后,就要换到下一个科室。

  一开始,陆九觉得所有人都要轮班,但后来考虑到科室的稳定性,就定下了主任不轮,其他医生轮班。

  这样一来,新人医生就要转到其他科室去学习。

  其实这个模式就是西医院的模式。

  很多实习医生进来后,都要在很多科室里转悠,提前熟悉各个科室的业务流程。

  然后再由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