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52章 双亲_地狱的13张契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当时国共两军急需对抗日帝侵略者的战士,因此参军的年限已经降至16岁,但不少15岁的、身材长得高大壮实的孩子也入了伍。

  那会儿又没有什么全国身份证计算机联网的,如果你13岁长得比较老,说自己23岁都有人信。反正那会儿正是缺人的时期。

  父母当年都是高知家庭出身的人,又岂会舍得家里的独生子去参军送死?

  未来还指望着他传宗接代呢。

  孟子余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虽然对于这段古语的正确理解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后来才被人们以讹传讹曲解为“没有后代”。

  但这个不能“无后”的思想,已经在中国数千年的家庭思想中根深蒂固。

  不过,当时的宋父宋母只当是孩子年纪太小,童言无忌。

  最后,完成小学学业的宋瑜,有听从父母的话,上了中学。

  宋瑜完成中学的课程,毕业的时间是1940年。

  20世纪40年代属于中国同日帝抗战的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40年3月,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

  “爸爸妈妈……我已经到了能参军的年龄,我想参军去杀鬼子……”

  中学毕业后的宋瑜已经15岁了。

  由于长年抗战,国、共两军的兵力也在不断受损,因为当时不光是要“攘外”,同时还有“安内”。

  见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同时国家也在饱受磨难。

  但宋父宋母还是一口拒绝了宋瑜的要求。

  还是那句话,其他百姓家里都是2、3个儿子,更有甚者6、7个儿子,可他宋家只是一根独苗。

  他若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给送终?

  可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的坚定表情,让他们这些做父母的开始为难了。

  他们不是为难是否让孩子参加……参加这点是打死都不可能。

  而是他们怕孩子会学着其他家少年一样,偷偷留书去参军,那还不得急死作父母的?

  而此时正好在他们那里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出国留学的机会。

  宋瑜的舅舅当年是在德国留的学,之后留在了德国做生意。

  虽然其舅舅在德国混得不错,但因膝下无子而倍感儿遗憾。

  记得在宋瑜上小学的时候,他曾经坐船回到中国一次,看望过自己的父母及妹妹、妹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