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9章 86.鄙人不善破局,唯善搅局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86.鄙人不善破局,唯善搅局

  在19世纪,能称的上医学会议的一般是各大协会牵头举办的各式讲座和讨论会。没有继续教育的学分,也没有硬性规定,通知以信函的方式送去医生所在的医院,除非需要上台发言,否则基本随缘参加。【1】

  它们被笼统地分成三大类,皇家医师协会的内科学会议,外科学院的外科学会议,以及药剂师协会的药学会议。

  这些会议基本以城市为单位运作,大多数规模很小,就和大学课堂一样。参会的医生大都来自同一城市,偶尔会有外乡医生前来取经,但国内不同城市间的交流依然稀少,更别提跨国间的交流了。

  通讯能力的低效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信息差,再加上一些愚昧无知、顽固不化和练习量低下,外科新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上了高速公路,但它的扩散依然有限。

  17-18世纪所谓的外科学还是一盘外科医生和理发师混搭的散沙,水平停留在三分钟截肢和表皮切肿去脓的小打小闹上。

  那时不存在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会议,因为技术只看止血手速和胆量,也确实没什么好多交流的。

  直到19世纪之初,伊格纳茨的祖父创立了外科学院,把奥地利的外科学狠狠提升了一个台阶。

  每三个月一次的会议主要用于判断手术新风向,以及一些重要手术过程的回溯和整理。会议的目的就是将手术技术推广到其他医生手里,算是外科发展的一种催化剂。

  但学院也有其局限性,能进医学协会的人,都是领域里的大人物,外科学院也不例外。

  最低学历要求也得是个硕士,而且严格限定在了欧洲顶尖大学之中。学历符合要求的人才有资格拿起五年独立主刀的工作经验来当敲门砖,如果遇上能为自己推荐的贵人相助,简历才会被送进外科学院新成员审议会。

  会议是公开的,本身没有硬性规定非学院成员不能参加,因为这早已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他们坚信,拿不到成员资格的人根本听不懂会议内容,来了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挤占掉别人的座位。为了外科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去掉那些还在抱紧滚油烙铁的理发师是当务之急,就和拒绝女性进入一样合情合理。

  卡维肯定不是外科学院的成员,不论毕业院校、年资都差了一大截,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赶不上的巨大差距。

  他也一直没在意过这种学术会议,甚至都不知道外科学院的存在,反正将来迟早会有,强求一时没有意义。

  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封由现任院长瓦特曼亲笔书写的邀请信被送进了市立总医院的大门。

  全信上下都铺满了一位老院长对于后起新秀的欣赏,并且划清了自己和坚持身份第一的保守派之间的关系,以一个求贤若渴的学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