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6章 213.蝴蝶效应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中的普奥战争,开战时间要更早一些,在6月中下旬。

  6月11日巴伐利亚王国发起邦联投票,明面上是希望借此让普奥双方立刻停止备战行动,但实际上更倾向于让普鲁士停止对荷尔施泰因的侵略。

  这是奥地利帝国希望看到的,也是普鲁士希望看到的,也成了撕破脸皮的重要导火索。

  两边互不相让,大家也有了站队的借口。【1】

  其实从两年前的丹麦战争就已经初现普鲁士的野心,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为饵,吸引了奥地利的精力,也正好试验了经过改革后的本国军队。【2】

  他们用铁路运输部队,给部队配备了火力异常强大的后装击针线膛枪,再加上电报带来的远距离消息传递和更具有攻击性的战术【3】,普鲁士仅用了七周就解决了奥地利大军。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地利的失败也不完全因为这些硬件。

  想要让帝国尝到败北滋味,还需要加上对普鲁士的轻敌,国内消息的闭塞,军工科技侧的保守,是军队内部的训练集结不力、管理混乱以及战略战术上的连番错误。

  卡维的出现其实和普奥战争的关系不大,毕竟只是个在战场上无足轻重的外科医生。

  但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却阴差阳错地为帝国解决了不少问题。虽不是他的本意,更不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可单论结果的话确实产生了蝴蝶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发展。

  首先是莫拉索。

  如果没有卡维的出现,莫拉索会在3月份就死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感染。

  他的死亡并不是让帝国少了一位军医处的总督查,而是少了一位能为帝国冲锋陷阵的中将,更是促成南线新指挥官上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在四人回到霍夫堡皇宫的当晚,弗朗茨就把莫拉索派去了南线战场,辅佐新任南线指挥官马克西米利安总督,在第一时间消灭意大利军队。

  而莫拉索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战场,还在于国王弗朗茨,在于一直在外旅游的伊丽莎白皇后。

  半年前,在经历手术感染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再次结婚,对象正是伊丽莎白皇后的妹妹。

  这一“壮举”让原本背井离乡来到维也纳的伊丽莎白重获家庭的温暖,连旅游也变得少了许多。皇后的心情间接影响到了弗朗茨的心情,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太后索菲。

  心境上的微妙变化,让他们在对待国王弟弟马克西米利安(墨西哥国王)的求援时【4】,选择了更宽容,也更符合普通家庭的做法。

  至少弗朗茨的那封亲笔信中,有着一位兄长才会有的牵挂,以及对人才的渴望。【5】

  北线失去了路德维希老元帅,他只能将南线上的布莱希特大公送去波西米亚。而南线上他缺少一位熟悉意大利情况的将军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