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相公送给兄长的贵女之至亲至疏夫妻(_51_娇娇(H)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不成,错过今年的乡试,他就还要在贫苦之中捱过三年。提学从没过过穷人的日子,津津乐道的是古仁人“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以为是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值得敬仰和称道。

  好在提学不是把他黜落之后就不管不顾,亲自点名荐他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里学生成分更复杂些,他在那遇见了他一生挚友,韩如懿。再后来,他院试第二,乡试第二,会试终于拿了头名会元。

  他自问才学不弱于人,殿试却被钦点了探花。圣天子洞明烛照,人人都说这样年轻俊朗的探花郎,真是一桩风流佳话,更别说后边天子殷切垂询有意下降公主,然后是他自承订婚,天子不但不恼怒,还亲自赐婚。

  这样传奇故事,日后也要传唱遍大明两京十三省。

  有权有势就是这样好,你可以不录取明明足以取得功名的学子,传出去大家也会说你爱护后进;你可以当庭出于你个人喜好把别人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下了苦功的成果轻飘飘的排顺序,天下人都津津乐道的传唱。

  他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自以为是的善意,何况他的妻子与其他人都不同。

  辛丰臣知道她的作为是出于纯然的关爱之情,这样的善意对他来说多么稀少而珍贵。她是侯府贵女,嫁给他之后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的清贫,连贴补家用都要选择柔和的方式。

  韩娇想,这个人真是太过分了,明明是他先做出了那样的事情,可是此刻他低着头看着她,好像十分深情。

  他总是这样。

  两人成亲后感情一直很好,辛丰臣总有写不完的字,看不完的书,所以韩娇也常常陪他流连书房。

  他每个月拿到俸禄,总要去书肆里消磨几个时辰,回来后要兴致勃勃的跟她说好几天,这一本里有前人没有录过的佳句,那一本微言大义,能发圣人未阐之言。

  他说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好像在发光,俨然是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想买的样子。可是每次带回来的,也只有千挑万选之后的寥寥几本。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得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她不是一颗心都牵挂在才子身上的文艺少女,但他也不是不顾家庭生计也要沽酒的文人。

  他虽然爱书,但是不会不顾家中妻子,而作为妻子的,又怎么能不感激丈夫的关爱之情?

  她怕损伤他的尊严,所以借着想要练字的名义从娘家搬书过来抄录,经史子集,地方志异,无有不包。成亲这些年,她生生练出了一笔优美的簪花小楷,写字写得又快又流利。

  他感念妻子的一片深情,微笑着默默接受了她的好意。

  他散了衙回来,休沐的时候,夫妻两个一起聊聊家中琐事,一起抄书,新看了什么好句子说与对方听。

  阳光充足的午后,她有时候倦了,和衣在书房的软榻上睡着,醒来时发现在他的怀里,他拥着她,神情闲散的看书。

  有时候她醒过来,看见他已经在书案上倦怠的睡着,她不忍心打扰他,悄悄上去给他披一件衣服。

  晚上她主动拿药膏给他搽手,她纤柔的手指一点点把带着苦味儿的药膏在他指间涂开,涂着涂着,两个人十指交缠。

  那时候他的眼神就像现在这样,好像藏着全部的深情,烛光跃动着映在他眼睛里,就像是他的深情。于是她也终于明白甚么叫‘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情思如网罗,将她重重牵绊。

  她那个时候,是多么,多么的幸福。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作者林佩环,清晚期。

  ***:千秋岁(北宋·张先)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

  我不是在洗白丈夫啊只是想表明夫妻感情其实原本是很好的,丈夫也绝对不是不爱韩娇只是跟哥哥的爱不一样,实际上辛丰臣这个人就跟正常人不一样(不知道能不能写出来我心里的感觉叹气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