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五章国策_大虞奇侠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万万人,其中为耕种官田者,有六千余万,这十二万万亩平均分摊到天下人身上,一人有十亩。

  这样交税有的好处就是,虞朝只有一千万人不用交税,这样下来,朝廷一年交税的就不止三千万两了,至少是一万万两。

  圣人听了之后,对着雅妃说:“这个还是有些高了,按照人丁收税倒是不错,如今朝廷不缺这点银两,不如绢半匹,棉二两,米一斛。”

  雅妃对着圣人说:“这是圣人体贴之处,只是自古以来,朝廷每次体恤小民,总有人从中作梗,臣妾认为,这一次要好生监管,不能让大户逃税,小民受灾。”

  “你说的是,不过朕担心就是,这样以来,佃农会因为这样被赶出来。”

  魏朝是按照雇农制,就是将土地租借给农民,每年按时收租。

  这个就是铁打的规定,无论灾丰。丰年还好说,倒是到了晚年,这个政策就不行。

  首先是朝廷又要征赋税,又是地主催租,这双方都如同催命一样,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当流民,参与民变。

  虞朝吸取了这个教训,实行佃农制,这个佃农就是要将农民一家人给雇佣了,这一家人无论种出多少,都是地主的。但是相对的,地主也要养他们一家人,等到那个人六十五岁之后,就可以不用劳作了。而他们的子嗣,在十六岁之后,就可以决定去留。

  当然比起农奴来,这些人还是有一些权力的,若是被无辜鞭打或者虐待,一律按照打伤良民处置。

  这条规定,还是垂宪年间规定的,垂宪元年以前,这些地主自然将这些人当做牛马来用,别说活到了六十五了,就算到五十的就少。

  垂宪元年,文皇帝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一个办法。

  这个法子本来就是要将流民给分摊在地主身上,让地主替国家养流民。

  现在因为开国没有多少年,兼并不严重,佃农不多。

  但若是这样下去,若是朝廷中衰,有大量佃农产生,还这样做吗,一定会激起大规模的民变。

  于是他才补充了这一道律例,这样最开始自然有地主不愿意养佃农了,但是土地不能自己种,于是只好认可了。

  圣人如今担心的就是,若是实行这样人丁税,那么地主他们一定不愿意养佃农了,毕竟这样成本就高了,以前实行田赋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让田地空着,平白纳税,于是才用佃农。

  雅妃听到这话,对着圣人说:“这样其实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好,佃农少了,村里大户要就算了买了田地,一个人也不能当两个人用,最后自然会继续雇人,而且臣妾认为,云歌府太空了,不如让一些人去耕种。”

  “云歌府适合种植吗?”

  “以前狄人在的时候,也种植过小麦,可以试试。”

  圣人听到这话,点点头,对着雅妃说:“这是国策,朕一时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