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双方的缓冲_从集结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将心中的怒火压了下去。

  随手将手上的枪插回枪套里。

  他再次举起手上的望远镜。

  看着正在河道上,己方的军队再次迟疑不敢前进。

  虽然,这次有了刚才的先例,并没有出现逃跑的情况。

  不过一个个却愣在原地,不敢继续向前推进了。

  生怕还有陷阱在等待着他们。

  毕竟一次燃烧瓶,一次炸药包,实在把这些人的胆都吓破了。

  敌人的手段实在太多,而且一次比一次狠。

  谁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他们。

  看着那些人踟蹰不前的样子,邹团长感觉自己刚刚压下去的怒火再次升腾而起。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那边的壕沟都炸成那样了,还不趁机赶紧冲上去!”

  “刚才他们撤退的时候伤亡这么大。”

  “现在兵力肯定已经捉襟见肘。”

  “不趁着现在他们首尾难顾的时候攻击。”

  “难道还要等他们恢复元气的时候攻击吗?”

  “一群废物!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

  “我早就提议,所有军人入职之前都要上军校培训!”

  “废物!误我大事!”

  “13连,14连,15连这三个预备连不是已经出发了吗?”

  “让他们随同一起发动总攻!”

  听到周团长还要此刻发动攻击。

  众人的脸色都变得非常精彩。

  短时间的两次硬碰硬。

  已经让己方的独立团,损失了接近一半的人手。

  说真的,现在队伍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已经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

  很可能是因为,这两次的战损,是出现在两次不同的冲锋之中。

  要知道大部分的现代军队,战损率达到50%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崩溃。

  要是防守部队战损率达到30%的时候,许多人就会开始思考是否要投降。

  因为战损率达到30%,就意味着队伍里面每三个人有一个人战死了。

  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不断地在自己面前倒下。

  一旦这个数量达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引发质变。

  打仗除了看装备,人数,地理,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战士的士气。

  在《前线空中打击效果评估:连级部队伤亡率,被压制与作战效能之间的关系》中。

  里面有这么一份表格,可以看到一个步兵连,士气全满,斗志昂扬投入进攻。

  伤亡率达到23%的时候,能保持有效战斗的人已经不到一半了。

  伤亡率到达30%的时候,剩余70%的生还者全部失去了作战能力。(没有配合乱打一气,躲起来消极战斗,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冲锋中,只损失了一部分兵力,指挥官就会下令退却。

  因为剩下来的那些士兵,早就无心或者无力作战。

  要撤退下来整编一下,让众人的情绪缓解。

  而不是继续放在敌人火力下,白白送死。

  这也是为什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