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4章 兄弟情_许一山陈晓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谢你,兄弟。”

  孙武点点头道:“行,我心里有数。”

  找到了孙武的心理症结所在,解决起问题来就轻松多了。

  孙武却叮嘱他,不要将他的意思透露给任何人知道,茅山县想让他落地项目,还得与他继续周旋。而这些,许一山不许过问。

  孙武坚持要将基地设在小平原土地上,最终的结果是让茅山县常委乱成了一团。

  彭毕拍着桌子怒斥段焱华,没有大局观,没有发展观,固步自封,鼠目寸光。

  段焱华毫不示弱,指责彭毕好大喜功,不顾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盲目自大。甚至不惜翻出彭毕当初悄悄将孙武请去长宁县安家落户的卑劣行径。

  两大常委对阵,撕破了脸皮,这在茅山历史上,尚属首次。

  彭毕虽然贵为县长,但对段焱华却没有丝毫约束作用。

  作为常委的段焱华,在这方面与彭毕是旗鼓相当,平起平坐的态势。

  人斗红了眼,就像斗红了眼的鸡。

  在茅山的常委会上,形成了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但凡一方同意的,另一方就坚决反对。每次争执过后,决定权就落在了黄山的身上,他成了最后一锤定音的人。

  春天已近尾声,夏天的脚步声悄然而至。

  茅山城里。满眼碧绿。

  这是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季节,春天孕育的种子,开始慢慢要结成果实。

  夏至当天,茅山县在过去二十多天没开会之后,召开新的会议,着重讨论和决定在夏季开始时,县里的几项重大工程。

  第一项重点工程当然是虹桥重建。

  燕京援建资金到达茅山县后,县里没敢轻易去动它。

  这要换在过去,怕是早就挪作他用了。

  茅山县有个谁心里都清楚的一本帐,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已经过了很多年。

  本来,援建资金到的时候,银行闻讯而来,希望县里将这笔资金还了银行的欠款。

  银行行长拍着胸脯打着包票,只要县里将贷款还了,以后想借多少,银行都会满足。

  但彭毕深知,这是肉饼打狗的做法。贷款一旦还上了,以后想再找他们借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虽说银行完全可以从账面上将这笔资金平了他们的贷款,但县里不同意,银行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笔来自燕京的钱,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

  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启动工程,将这笔钱花出去。

  谁来承担重建虹桥总指挥的担子,就成了这次常务会的关键点。

  段焱华以虹桥属地方性的工程,又地处洪山镇,因此该工程的负责人应当在洪山镇产生为理由,要求县里将这笔建桥资金直接划拨给洪山镇。

  彭毕提出不同意见。

  首先,援建的资金来自燕京,这是上面对地方的支持。虽说虹桥属地方工程,但哪一个工程又不是地方性工程呢?

  为了达到格局相当,至少应该由县里主导重建计划。

  双方又一次为此争执不下了。

  段焱华坚持洪山镇负责,其实就是他亲自负责。毕竟,他是洪山镇一把手。

  彭毕坚持由县里负责,说穿了就是不想让重建项目落进段焱华的手里。

  会议开了一整天,黄山最后一锤定音,重建虹桥的工作,由许一山负责。

  令人意外的是,黄山的一锤定音居然没遭到任何反对。

  因为黄山给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援建资金是许一山申请来的。

  二是许一山是洪山镇副镇长,副书记,是洪山镇干部之一。

  三是许一山又是县经改小组秘书长。

  他强调,经改小组成立了一段时间了,也该拿出来验证一下这个小组有不有存在的必要。

  消息一出,许一山便隐隐感觉到山雨欲来。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