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吓得你死的武工队真相_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这时,沈擒龙就要提出关于武器的要求了。

  过去,沈擒龙老是要求侦察队能够配备更强一点的火力,更好一点的武器。

  那时沈擒龙不过是希望能够给侦察员们配备一些匣子枪什么的。

  可是到了这时,沈擒龙一看其他部队的配备,他的眼睛也红了。

  这时已经是形势大变,开始讲究“翻边战术”。

  所谓“翻边战术”,其实就是“敌进我进”。

  “敌进我进”是毛泽东思想里面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事实上却是刘伯承最早提出来的。

  当时刘伯承讲,我们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退我挡。

  根据战争的条件和敌军作战的特点,我们一退再退,退向何处?

  我们退来退去,根据地就那么一块地方,往哪儿退?

  刘伯承说,现在就是要敌进我进,打磨盘(游击战的另外一个说法),要摸敌人的屁股。

  按照刘伯承的理论,敌人向我们根据地发动进攻的时候,我们不能在根据地内和敌人死打硬拼。

  应该派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打他的阻击线、打他的据点,敌人势必回兵救援,我们达到了粉碎敌人围攻,粉碎敌人扫荡的目的,这就是“敌进我进”。

  但是在整个八路军历史上,这个战术却是以翻边战术命名的,这一名称是罗荣桓元帅在1942年10月提出的。

  而在“五一大扫荡”之后,单靠进行“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已不能摆脱被动的地位和从根本上摆脱面临的困境。

  于是在1942年9月,聂荣臻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据此,晋察冀北岳区主力部队1/3到1/2的兵力化成几十支武装工作队,执行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任务。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封锁沟”、“封锁墙”,至1942年9月中下旬,杀出了根据地,到达敌后。

  反扫荡中,冀中七分区最早产生了武工队的形式。

  第一个武工队于1942年5月13日在沙河南岸西城村枣树林里产生。

  武工队,就是武装工作队。

  他们是向群众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敌后革命政权、革命组织的工作队和宣传队。

  他们通过散发各类宣传品、对敌碉堡喊话、召开伪军或伪军家属座谈会,向伪军宣传抗战的形势和前途。

  为了显示力量,武工队还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捕捉、惩罚汉奸,摧毁敌伪政权。

  另外还要通过广泛而又艰苦的发动工作,在各地组织起多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重新燃烧起抗日的烽火。

  这其中最让沈擒龙眼红的是,大凡隶属于军分区的武工队,其近战兵器在当时是相当棒的。

  不论队长队员,都是双枪。

  有的是两支短枪,有的是一长一短,而短枪基本是德国造匣子枪,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