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号工程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怪刘纯会说的如此有底气,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是近年来腾飞集团少有的自主研制的关键技术设备。

  其起源是当年的H公司从日本淘来的毫无体系的技术资料,用于抵消腾飞厂对H公司在无人机技术上的转让费用。

  只不过当时的那些材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绝大部分都是富有前瞻的妄想,剩下的极少部分也不可能立即应用,需要继续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成果。

  说白了就是些没啥大用的鸡肋。

  然而就是这些鸡肋,庄建业还是认真的选了又选,最后找了两个重点攻关的方向,一个是材料方面的钛铝合金;另一个便是用于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的电化学精密孔加工设备。

  钛铝合金因为是材料,涉及大量的基础科学,近些年虽然取得不错的进展,但距离完全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随着钛铝合金研制的深入,其独特的性能也逐渐得到航空业界的认可。

  因此在1989年启动的“八五”计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申请时,刚成立不到一年的航空航天部委便将钛铝合金作为部委未来十年的重点材料科研攻关项目申报上去,准备利用“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将这一关系到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跃升的关键新材料给研制出来。

  相较于钛铝合金的长周期,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就要顺利的多,作为“七五”计划的关键设备攻关项目,腾飞集团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是将这款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颠覆性的加工设备给拿下来。

  这对腾飞集团实在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以往的WD系列航空发动机或航改燃的燃气轮机,虽然在性能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不大,特别是在大量复合材料的应用下,使用寿命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

  可这就说明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就能够与国外的一流品牌对垒了吗?

  答案非常令人沮丧,那就是两个字,不能。

  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的成本较之国外品牌要高出一大截。

  不是说腾飞集团的成本控制国内一流嘛?

  那也要看是什么,有把握的领域腾飞集团的成本自然要控制,可要是连自己都无法掌握技术走向的领域,就算想控制也没有那个能力。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便是其中的一项。

  因为腾飞集团的基因属性,可以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专用高端设备,小型飞行器甚至是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有着碾压的能力。

  可在金属材料和冶金方面就弱的一塌糊涂,妥妥的超级偏科生。

  而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又是如假包换的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就算腾飞集团在如何逆天,在完成气膜冷却孔的加工后,后期的处理总是要做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