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就问大哥,老弟现在牛X不?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表面上看,新德里与国内一样,同为人口超10亿的人口大国,经济上也一样积极融入世界。

  只不过相较于国内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新德里的经济开放要等到冷战结束之后的九十年代,时间上相较于国内晚了十多年,因此造成了两者现如今的差距。

  但要说有多大,也不见得。

  毕竟新德里很像国内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样子,虽然还很落后,但却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正因为如此,不少欧美的观察家都十分看好新德里,觉得哪里应该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欧美资本攫取超额利润的有一块处女地。

  当然,最最让欧美人士看中新德里的还是其本质上更容易控制。

  与之相比,国内在某些方面就像是一个又臭又硬的石头,很难完全获得欧美人士的欢心,新德里就不一样了,他们几千年的传承,与其说是文明的延续,还不如说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雅利安人来了,他们就是雅利安人想要的样子;波斯人来了,他们就又称为波斯人喜欢的模样;蒙古人来,他们又摇身一变跟蒙古人不分彼此;英国人来了,同样开始自诩大英帝国的衣钵传人。

  如今更加强大的欧美财团来了,新德里自然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喊着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恨不得连人带家一同投奔过去。

  这对很多欧美人士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们正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廉价劳动力,以便生产低廉的工业品,从而让利于欧美发达国家,好继续维持欧美民众愈发慵懒的体面生活。

  本来这个活儿是交给国内干的,结果这么多年下来,欧美忽然发现,国内居然开始悄悄的进行整体的产业升级,从廉价的劳动力提供方,变成了要跟欧美抢饭碗的野蛮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腾飞,本以为是个动动手就能敲掉的角色,结果两大巨头联手打压也没咋地,反而来了个回首掏,把空客弄了个半死。

  这就让不少欧美观察认识开始警惕,于是纷纷提议波音和空客这样的巨头,将产业链搬到新德里,从而摆脱对中国腾飞的依赖。

  其中调门最高的当属美国知名专栏作家,高盛银行高级政策顾问,凯尔特·珀尔·史德瑞,当然提起中文名大家更为熟悉,那就是石军!

  此君在1月20号的时候,就向高盛银行提交了一份有关新德里的研究报告,直言未来十年新德里有望超过国内,成为亚洲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之后石军便在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发表专栏文章,开始大肆鼓吹新德里的发展潜力,呼吁美国制造业巨头们将自己的产业链迁往新德里。

  到了2月初,石军的言论就更加直接且露骨,不惜公开点名波音,希望这家航空业的百年老店,美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