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太平皇帝_醉枕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份,乘车的上边都挑着官幡,都是各部员外郎、郎中、侍郎、舍人一类的官员。

  杨帆微微皱了皱眉,心道:“这条巷子只有太平一家。这些官员定是往太平府去的了,这是出了什么事,莫非太平府上在操办什么喜事?”

  杨帆现在懒于关注朝堂上的消息,显宗有限的情报力量也开始侧重于江湖层面,尽管他知道太平现在颇受皇帝倚重,却也不知道已经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李旦根本不愿意做皇帝。他不情不愿地被推上皇帝宝座后,也无心掌握大权,树立君威。可朝廷重臣清扫一空,许多重大决策又离不开他这个皇帝来决定。

  李旦苦于政务缠身,偏偏他这些年来,根本不再关心朝政。对于许多棘手的事情一时也拿不出合适的举措,是以尽数委于太平。

  但逢大事。李旦必邀太平入宫议政,如此次数多了不免耽误功夫,又不好让太平公主住在宫里,于是李旦干脆打宰相们到太平公主府咨询政务。

  李旦自在宫中侍弄花草,但逢宰相们奏事,总是习惯性地问上一句:“可与太平商议过吗?”

  如果没有,那好。你先去跟太平公主商量一下。已经商量过了?那更好,太平怎么说的。你照做就是了。

  李旦这个甩手天子当得逍遥自在,不但军国大事尽数委于太平,就连文武百官一应任免的大权也尽数委于太平,一时间,大有李旦天子、太平皇帝的意思。

  因此一来,出于公务需要要拜访太平公主的官员骤增,想附附太平以求前程的官员更是趋之若鹜。

  杨帆的马车来到太平公主门前,就见一条长长的车龙排出好远,杨帆的车子未打官幡,旁人不知车中人身份,是以对他的插队一时也无人敢言。

  自有侍卫持了杨帆的拜贴登门,迎门的管事接过贴子一看,见是辅国大将军杨帆求见,当即收起倨傲神色,客气地答道:“劳驾稍候,在下这就入内禀报!”

  太平公主与亲王一样,有权开府建衙,有一众属官,其政务堂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银安殿”,银安殿上,俨然一个小朝廷,也是文武两行,奏对议事。

  此时太平公主正在银安殿上听吏部尚书与政事堂席宰相郭元振向她禀报推举宰相的事情。

  自韦后伏诛后,政事堂为之一空,李旦暂时任命了郭元振、窦怀贞、岑羲三人为相。这三人中,除了郭元振本就是宰相,只是一直戍守西域,如今奉调回京真正做起宰相事务,其他两人都是太平公主举荐升迁的。

  太平公主举荐宰相,固然希望推举些与她亲系亲近的大臣,可仅仅关系亲近不成,这些大臣还必须得孚众望,毕竟是礼绝百僚的一国宰相,不能轻率。

  太平一时没有太多适合担任宰相的人选举荐,偌大帝国又不能仅凭三位宰相处理繁琐沉重的公务,因此只得由大臣廷举,再行选拔几位官员任宰相。

  此时众大臣群议有了结果,还需太平公主予以认可,是以上门禀报。郭元振道:“愚等以为,许州刺史姚崇、洛州长史宋璟皆宰相之才……”

  这时那管事悄悄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向太平公主递上杨帆的拜贴,太平一见拜贴上的名字,心头不由一颤,顿时有些悲苦:“你终于肯见我了么?”

  她举手示意郭元振暂停,打开拜贴看了看,不由蹙起了黛眉,此时正听到紧要处,事涉宰相人选,关系到她今后的权柄大小,大意不得。

  太平略一思忖,便对管事道:“你回复他,本宫公务繁忙,请他明日再来!”

  管事答应一声,刚刚返身要走,太平忙道:“且慢!”

  她急急翻开一份手札,看看上面记载的事情,明日要议于幽州设节度使事,议罢斜封官事、议吐蕃奏请割九曲之地为金城公主汤沐邑事,议许国公许瑰丧仪规格及谥号事……

  太平抚额叹息一声,无奈地道:“你叫他后日再来见我吧。”(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